随着清明节的临近,惠民殡葬、绿色殡葬、生态殡葬……各类涉及殡葬改革的话题再次成为各级政府、各路媒体和普通百姓关注的焦点问题。
殡葬改革是一项移风易俗、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的社会改革。作为全国民政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浙江省温州市,从构建生态文明和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高度,重新定位新时期殡葬改革工作新理念,以公益性和生态型为引领,全面推进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并融入“三生融合·幸福温州”创建格局,在提升殡葬公共服务的同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融。到2015 年底,全市将建立覆盖城乡的殡葬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生态公墓,新增死亡人员实行生态葬法,逐步推行海葬、树葬、塔葬、壁葬等不保留骨灰葬法及节地葬法,青山“白化”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实现全市“三沿五区”视线范围内“无坟化”的目标。
殡葬改革五年攻坚计划开启构建绿色殡葬崭新格局
温州市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也是全国青山“白化”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殡葬改革成为影响当地百姓生产生活生态的民生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十二五”开局之年,市委全面启动殡葬改革五年攻坚计划,城乡公墓建设等重点工作迈出崭新步伐。
201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37 次就殡改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并将殡改纳入综合环境建设考核范围,对工作落实不到位单位,按事故责任约谈问责;对考绩先进单位,市政府每年拿出100 万元予以奖励。同时,市委、市政府还制定出台“十二五”殡葬改革指导意见、殡葬管理办法和公墓建设规划等政策文件,全面推进殡葬事业思路转型、体制创新,构建强有力的现代殡葬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撑体系。
围绕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和新一轮“1650”大都市发展构架,以全市50 个区域性中心镇为核心,同步启动公益性公墓规划建设,并向城乡社区延伸,形成“1+X”的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格局。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城乡公益性公墓310座,正着手规划建设87座,基本实现公益性公墓城乡社区全覆盖。同时,探索转型青山“白化”整治方式,按“土坟化、植被化、小型化、景观化”的标准,对坟墓进行生态化改造。目前,全市已完成坟墓生态化改造7000多座,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公墓姓“公”便民惠民实现基本殡葬服务城乡均等化
温州市高度关注殡葬民生福祉,打造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相协调的公益殡葬。按照公墓姓“公”的原则,坚持政府为主、市场化为辅,实行政府投入、政府规划、政府定价,建立困难群体免费墓葬、所辖居民成本价墓葬和满足个性化墓葬需求有机结合的公墓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按照规划,2013年公墓规划数量的1/3(87 座)要开工建设,2014 年全部开工建设,实现公墓按基本价提供,满足城乡居民公墓公共产品服务需求。
2012年,温州市出台惠民殡葬政策,实行城乡所有居民死亡后遗体的接运、存放、火化和骨灰寄存等基本殡葬服务费用由政府埋单,使基本殡葬服务由兜底保障的“补缺型”转变为惠及全市人民的“普惠型”,基本殡葬服务补贴标准实现人均800元的公平福利。全年全市共有4万人享受惠民殡葬政策,支出惠民资金2575万元。在实现全市城乡所有居民殡葬基本服务免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惠民殡葬政策,针对五保对象、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等特殊困难群体,建立以免费殡葬为主要内容的殡葬救助保障机制,全市公墓都预留一定比例的墓穴数,免费为困难群众提供,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困难群众“死有所葬”的民生问题。从今年3月1日起,该市所辖的11个县(市、区)对困难群众实行免费墓葬,这是该市推出的又一项惠民殡葬提标、增项的民生举措,标志着全市公益殡葬迈出新步伐。
为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结合重构基层治理体制改革,温州市探索建立社会参与殡葬改革的常态化机制。目前,已试点开展社区社会组织承接骨灰跟踪管理、临终关怀等服务功能,推行殡仪服务进社区,逐步建立覆盖全市、社会参与、服务下移、合作共治的新型基层殡葬服务网络,确保新增死亡人员实行公墓安葬或不保留骨灰葬法。
温州市民政局局长李爱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市把深化殡葬改革与维护群众基本殡葬权益相结合,把落实惠民便民利民措施放在首要位置,把改革创新的精神贯穿于殡葬改革全过程,不断创新殡葬改革的发展理念和工作方法,满足群众在殡葬服务方面的需求。同时,在弘扬殡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殡葬文化载体,推行生态、文明的殡葬方式,倡导绿色环保的丧葬新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来源:
中国社会报 时间:
2013-03-29)
新闻链接:http://www.mca.gov.cn/article/mxht/mtgz/201303/20130300436406.shtml
|